❶ 历史上“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的例子

1、田单复国。

中国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

齐宣王趁着燕国内乱,借口替燕国平乱,派兵攻占蓟丘(北平附近),逼死了燕王哙。哙的儿子燕昭王即位,为了报仇雪耻,于是招贤养士,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联军攻伐齐国。

由于齐愍王骄傲残暴,失去人心,乐毅在短短的六个月内,竟然攻占了齐国七十几座城池。齐王不得已退守莒城,不久又被部将所杀,整个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个地方。

眼看齐国就要灭亡了,在这最紧要的关头,出现了一位反攻复国的英雄,他以这两座城池为根据地,善用各种谋略与战术,一举打败燕兵,光复了故土。

2、谢安淝水之战。

前秦符坚虎踞江北,连灭燕,凉,代三国,正是意气风发,八十万大军投鞭断流何其壮哉。正当此时,谢安一介文人,临危而不惧,只身节制北府,选贤用能,终于在淝水一战而破符坚八十万大军。打的一代雄主符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3、郭子仪率军勤王。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

宝应元年(762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平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与唐朝军将发生矛盾导致长安缺乏防御,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吐蕃趁机长安缺乏防御之时入寇、攻入长安。

唐代宗启用郭子仪,郭子仪调集军队。吐蕃占长安10余天,听说郭子仪与唐军靠近,吐蕃立即逃离了长安。

公元765年,唐朝官员仆固怀恩反叛,引吐蕃、回纥入寇,郭子仪在骑说服回纥,唐军骑兵联合回纥,大破吐蕃。

大唐中兴之人,一手平定乱世,几度挽救危唐,更难得的是君臣之间相宜相德。正所谓功高盖主而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

4、岳飞北伐。

两宋之间,国家暗弱。面对金人强大的军力,岳王爷横空出世力保大宋半壁江山,四次北伐,可惜奸臣当道,昏君误国。只可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5、于谦保卫北京。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明英宗也被俘,土木之变使明王朝遇到严重的危机。危急之时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加强战备。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京城大官富户纷纷南逃,有的大臣也主张南迁。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

也先挟明英宗要挟明廷之计不逞,遂于十月率大军进犯北京。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明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空房内。

十三日,于谦、石亨率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随后又转战至西直门进攻明军,也被明军击退。

剌军不甘失败,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佯装失利,瓦剌军追到土城,被潜伏在民居内的明军火枪手阻击,死伤无数,不得推进。

加上天寒地冻,京师外围守军的奋力抵抗,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

于谦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的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

❷ 于谦在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为何最后却被处死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时期不仅朝代变更快速,在位皇帝也变更得非常快,每次变更当然也会产生政治动荡,古往今来,不乏名臣由于皇帝的阴晴不明而遭到冤死下场。比如明朝时期的名臣于谦,世人对他的评价一直都非常高。于谦虽然在土木堡之变后中力挽狂澜,但最终由于不站队而导致冤死的下场。

最后,在于谦被杀不久,明英宗也意识到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于谦是真正的为国为民的忠臣,不会因为皇帝是谁而改变自己的主旨,可惜已经为时已晚。

❸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力挽狂澜的人物,于谦排第二,第一当之无愧

这个第一应当归属于毛泽东。
在中国新民民主义革命遭遇低潮、中国工农版红军的命运遭遇生死权存亡的危急时刻,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而实现了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的领导下,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中国工农红军能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化险为夷,胜利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建立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使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新民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正确轨道,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蒋家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大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力挽狂澜,也就没有1949年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升起。
正如《东方红》这首歌中唱到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力挽狂澜的功勋人物的第一名当之无愧的必属毛泽东,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是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人都无法相比的。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❹ 于谦廉政的故事

摘自:明朝那点儿事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拚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
斩决
史载:天下冤之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当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里时,才发现这是一项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为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家无余财)
抄家的官员万没料到,一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竟然如此穷困,他们不甘心,到处翻箱倒柜,希望能够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
不久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于谦家中有一间房子门锁森严,无人进出,大为兴奋,认定这是藏匿财宝的地方,便打开了门。
房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陈设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这是朱祁钰为表彰于谦的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于谦奉命收下,却把它们锁了起来,从未拿去示人以显荣耀。
抄家的人最终收敛了自己一贯嚣张的态度,安静地离开了于谦的家,因为他们眼见的一切都明白无疑地告诉了他们: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朱祁镇事后不久也十分后悔,特别是在徐有贞阴谋败露后,他曾反复责问另两个当事人石亨和曹吉祥,为何要编造谎言诬陷于谦,石亨没有办法,只好把责任推给徐有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这都是徐有贞让我这么说的。"
朱祁镇听到这句话,目瞪口呆,只是不断摇头叹气。
但皇帝是不能认错的,朱祁镇便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他的儿子,八年后,太子朱见深刚刚继位,便下了一道诏书,为于谦平反,并召回了于谦的儿子于冕。到万历年间,懒得出奇的明神宗也对于谦敬仰有加,授予谥号"忠肃",以肯定他一生的功绩。
其实于谦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谓嘉许,因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似乎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
明英宗之前有过无数的皇帝,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而于谦是独一无二的。
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而如果他还能做出一些成就,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于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石灰吟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❺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力挽狂澜,最后为何被处死了

现代人提起于谦,就会想起郭德纲边上那个喜欢烫头抽烟喝酒的于大爷。其实在明代有一位和这位相声明星同名的大英雄,他曾经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拯救了整个民族,保证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的传承,他就是明英宗和明代宗时期的兵部尚书于谦。

这么一来,当年把他推上皇位的于谦,自然也就是乱臣贼子,为了抹杀朱祁钰的正统性,于谦这个历史功臣,就必须死。于是乎于谦这个保住了老朱家江山的人,仅仅是为了朱祁镇能够顺利的重登皇位,坐稳皇位,而被牺牲。

于谦的一生,始终站在民族大义这边,从来不记个人得失,他拥立朱祁钰是为了天下社稷,在夺门之变时,于谦选择沉默,这也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大明政权能够顺利交接。

如果他真的选边站队,以于谦的能力,明英宗这区区千人的力量,在于谦这个掌握了北京城绝大多数防护力量的人面前,夺门岂会成功?

于谦的一辈子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整个大明帝国,大公无私,包括最后的牺牲,也是为了他心爱的国家,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❻ 历史上有哪些在风云惊变时力挽狂澜的人物都有哪些具体故事

孙承宗。天惊地动,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天启二年,承宗受命辽东经略,据后金胡虏。临危受命的孙承宗,经过四年的努力,在辽东布置了一条400多公里,一直到明朝灭亡,后金都无法前进一步的防线——关宁锦防线。
“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明史》

❼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力挽狂澜拯救了大明,为什么人生结局却被处死了

或许是因为他站错了队吧!

生得伟大,死得冤屈,仿佛是那些英雄不变的宿命,但后世人不会忘记站在北京城头上,那个意气激昂的于谦。




❽ 于谦廉政的故事是什么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拚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当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里时,才发现这是一项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为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抄家的官员万没料到,一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竟然如此穷困,他们不甘心,到处翻箱倒柜,希望能够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
不久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于谦家中有一间房子门锁森严,无人进出,大为兴奋,认定这是藏匿财宝的地方,便打开了门。房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陈设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这是朱祁钰为表彰于谦的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于谦奉命收下,却把它们锁了起来,从未拿去示人以显荣耀。
抄家的人最终收敛了自己一贯嚣张的态度,安静地离开了于谦的家,因为他们眼见的一切都明白无疑地告诉了他们: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朱祁镇事后不久也十分后悔,特别是在徐有贞阴谋败露后,他曾反复责问另两个当事人石亨和曹吉祥,为何要编造谎言诬陷于谦,石亨没有办法,只好把责任推给徐有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这都是徐有贞让我这么说的。"朱祁镇听到这句话,目瞪口呆,只是不断摇头叹气。但皇帝是不能认错的,朱祁镇便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他的儿子。

八年后,太子朱见深刚刚继位,便下了一道诏书,为于谦平反,并召回了于谦的儿子于冕。到万历年间,懒得出奇的明神宗也对于谦敬仰有加,授予谥号"忠肃",以肯定他一生的功绩。
其实于谦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谓嘉许,因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似乎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明英宗之前有过无数的皇帝,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而于谦是独一无二的。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而如果他还能做出一些成就,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于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石灰吟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❾ 土木堡之变,于谦力挽狂澜,为何他的结局悲惨

于谦得到明宣宗器重,但是真正做到重用他的却是明代宗朱祁钰。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废掉了明代宗朱祁钰的帝位,于谦作为朱祁钰的心腹之臣便也被牵连诛杀。

可是后来,明代宗朱祁钰病重,这个时候,就有大臣拥戴明英宗朱祁镇重新登位。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后,就有人向朱祁镇告发于谦密谋拥立襄王为帝。明英宗朱祁镇非常犹豫要不要杀于谦,当时就有大臣告诉朱祁镇,如果不杀于谦,那么“夺门之变”就会变得师出无名。所以明英宗明知道于谦对大明有功劳,但是最终还是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