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评价最高的十部历史剧有哪些

截至2020年2月份,豆瓣评分前十的历史剧:

《大明王朝1566》(9.7)、《走向共和》(9.7)、央视版《三国演义》(9.4)、《我的团长我的团》(9.4)《大秦帝国之裂变》(9.3)、《大宅门》(9.3)、《无悔追踪》(9.3)、《战长沙》(9.2)、《大宋提刑官》(9.2)、《大秦帝国之纵横》(9.2)。

1、《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是由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刚愎自用、练道修玄二十载,以一己之私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

5、《大秦帝国之裂变》

《大秦帝国之裂变》是由黄健中执导,孙皓晖编剧,侯勇、王志飞、高圆圆、杜雨露、李立群、许还山等领衔主演的古装历史剧。

该剧讲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一统天下的过程。

❷ 好的历史剧有哪些

一部描述正史的历史剧,称得上好,最起码的底线要尽量贴近和符合史书记载,国内的很多打着历史剧名号的作品连基本符合史实的标准都达不到,更少有在史实基础上做一些适当的艺术化加工,做到剧情饱满,人物形象生动,叙事有张力又不乏细致情感的,那些就是凤毛麟角了。

如果LZ是想看剧了解历史的话,推荐几部:(按照朝代时间顺序)

《东周列国传-春秋篇》
《东周列国传-战国篇》
《大秦帝国》
《汉武大帝》(陈宝国主演,杜淳演青年汉武帝)。注意不是黄晓明的那部八卦偶像剧

《三国演义》(新版老版各有优点缺点,都可以看一下)

隋唐的片子比较多,但是做的既合史实又有特点的不多,如“贞观长歌”“这样华丽丽的炮灰太多了,就不推荐她们去误人子弟了。

关于李世民的电视剧,最贴近历史的毫无疑问是《贞观之治》。从道具服饰光线,到人物台词,一举一动等等都是浓浓的初唐风韵,这部剧在一段时间内是许多历史剧迷心中符合史实的一个标杆。导演并不随俗流,没有去迎合以往影视对唐以往的误读潮流,而是认真在做一部初唐的历史画卷,结构平和渐进,这是一部值得静下心来才能欣赏的好剧。演员没有启用很多大牌,但选角非常合适,人物形象神韵都立的起来,如:马精武演绎的李渊,马跃演绎的李世民,苗圃演的长孙皇后,金世杰演绎的魏征,马少骅演的长孙无忌。。。等等。

另外推荐的一部是《开创盛世》,优点是故事的张力很足,重新塑造的几个在史书上贬抑的人物让人眼前一亮,如鲍国安的隋炀帝,张子健的李建成。缺点就是既想做历史剧又给李世民杜撰来了一个末代公主的爱情,但这点狗血并不影响整部剧的品质。

唐代的历史剧另外推荐:《唐明皇》《武则天》

继续:
《贺兰雪》(西夏王朝)气势磅礴,有些时候一个突出的优点就足矣了
《成吉思汗》
《大明王朝1566》

《康熙王朝》(演员阵容强大,艺术性也不错,这是许多人喜欢此剧的原因。但符合历史方面差的比较多了,有个别地方的雷点惊人)
《雍正王朝》(个人认为比《康熙王朝》剧本要经得起考究,没有那么多编造,相对更贴合历史。九王夺嫡,潮流暗涌,精彩纷呈,主题歌大气深刻。多年后重看,尤其觉得焦晃老爷子,那举手投足间尽是康熙千古一帝的气魄,陈道明相比还是差了一点)
《太平天国》
《走向共和》

当然抛开史书记载,也有一些作品借了历史这个老坛子去装自己的新酒,角度独特,也做的很好,如果你当她们也是历史剧的一种别样的演绎的话。如《大明宫词》《少年天子》《少年康熙》《宰相刘罗锅》《神探狄仁杰》《后宫甄嬛传》等等。

❸ 评价历史剧作文600字

.隋唐演义一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历史章回小说。像薛刚反唐,说岳,明英烈,水浒传,杨家将一样,演义中英雄好汉高举义旗,肝胆相照,义气为先的感觉总是让我感动。对隋唐最熟悉的时候,前二十位好汉的排名我倒背如流。

看了这部连续剧,总的来说还不错。说它还不错是因为至少剧本没有脱离原著太远,比那些顶着名字瞎编滥造的剧本要强百倍。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不尽人意。首先就是丑话了罗成,此剧中的罗成太过软弱也没个性。怕父亲还怕与杨林交战。开玩笑!罗成,隋唐第七条好汉,杨林都是他一枪挑死的,怎么可能会怕与他交战?而且罗成,拿单田芳的话说“小伙儿这叫一个精神呢“, 心高气傲,非常有主见,对父亲罗艺是阳奉阴违,听母亲的话倒多一些。像他破杨林一字长蛇阵就是母亲同意后背着父亲而去的。而且,他与秦琼表兄弟见面时才十一岁,哪来的23岁没见过女人之说?再者,他与单雄信一向交恶,互看不顺眼,打过几次架,但单雄信只是隋唐第十八条好汉,哪里是罗成的对手?大概是因为加进了单冰冰的戏,所以把罗成丑化了。演员选的倒是不错,聂远确实符合罗成的形象,可惜剧本没有赋予他太多的发挥之处,比他在倩女幽魂中的七夜查了很多。

不过,此剧倒是美化了单雄信。实际上,单雄信绿林气息极浓,虽然爱结交朋友,但心胸上稍嫌狭窄,从他记恨罗成还有被王世充招为驸马后防备秦琼和程咬金投唐就可以看出。剧中的单雄信却很完美。

还有就是秦琼的武艺被夸张了一些。秦琼折服人大多是他的人格魅力,他酷爱交友,号称小孟尝,心怀大志,胸襟磊落。虽然武艺高强,但还不到万夫莫当的程度,他就打不过罗成。大概是因为他是男一号吧。黄海冰倒是把秦琼刻画地不错。王伯当也被丑化成追随李密的愚忠之人了。最遗憾的就是很多英雄好汉根本就没提,隋唐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第十条尚师徒,秦琼的战马呼雷豹还是从他手中夺来的呢。连郡马柴绍都忽略不计了。裴元庆是丧生在火雷阵中的,不是李元霸打死的。

当然我能理解资金是一个问题,所以演员没有办法请太多,场景也很简陋,就那么两个城门楼用来用去,很可笑。可是,如果决定要拍这种大型历史剧,最好把资金弄充足再来拍,否则不如不拍。

至于加入了李蓉蓉和单冰冰这两段爱情故事,虽然无伤大雅,也给纯演义加入了些浪漫成分,但其实大可不必。像水浒一百单八将没有什么特别的浪漫故事,不是也让人看得欲罢不能吗?

如果不从完全忠实原著的角度来看,这部连续剧还是不错的。值得一看。

2.最近,我又重新读了中国十大名著之一《隋唐演义》,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已读过这本书,可是读得的遍数越多,感悟的知识和道理也越多,现在我又重新拿起这本来,真不愧是十磊名著,我越读越想读了,真可谓是百看不厌。

这本书记录了南北朝末年到唐朝初年的历史,讲述了隋朝的兴亡和唐朝扫除各路反王的精彩故事。南北朝末年,北朝的两个强盛国家齐与周展开了交战,北周的一名大将秦彝在战场上不幸被后来杨广的靠山王杨林一枪刺死,他的妻子带着孩子逃到一个小山村,被程咬金一家人收养,从此,秦彝的儿子秦琼便与程咬金成了很重要的朋友。秦琼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尤其是舞秦家锏,村民们见了个个拍手叫好。长大后,他与程咬金结识了单雄信、魏征、史大奈等众路豪杰,还在幽州找到了姑母和表弟罗成。众豪杰建立了瓦岗寨来推翻隋朝的统治。根据历史记载,一共有十八路反王来反隋,隋朝末年,李渊也建立了唐朝,秦琼首先与程咬金首先在一天晚上巡逻时,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那就是投奔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秦王李世民是个谦逊有礼、深得民心的好人,终于秦琼结交的豪杰除了单雄信都投奔了唐营。为什么只有单雄信不肯投奔唐营?因为李渊以前被一群强盗追杀,突然秦琼出现,赶跑了这群强盗,李渊对他感激不尽,可秦琼骑上马就走了,这时,有个农民在不远处,李渊以为还有个强盗,便一箭射死了他,可他走上前一看,才发现是个农民,一打听,此人叫单雄忠,李渊很后悔,给了很多银两给他家人。单雄信知道后,十分痛恨李渊,所以才不投靠唐朝。因为李世民带领诸将不仅灭民隋朝,还把四路反王给打败了,单雄信也被抓了,大家无奈于单雄信的固执,只得将他处死,一年又一年,历经苍桑的诸将终于战胜了种种困难,立了大功,而唐高祖的另两个儿子想谋害李世民却没有成功,反而被诸将看穿并杀了他们。高祖知道后大病了一场,病一天比天加重。诸将在高祖去世的前几天强迫李世民继位,这就是励精图治的唐太宗。此后的几十年间,大唐被唐太宗治理得井井有条,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

每当我读完一遍之后,懂得的道理就更深一层,我现领悟了做什么事都要谦逊有礼,不能因小事而耽误了将来,还有不能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等等等等。这些道理给予了很多重要的启迪,不知将来再回头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会领悟到什么呢?

❹ 大家推荐几部尊重历史的做的比较好而不夸张的历史剧,不要清朝的!

你说的是比较符合历史的正剧,而不是虚构太多的古装剧吧。不过近年来这样的很少了,原来的反而更多些。
个人认为,下面几部值得一看——如果喜欢历史、想了解史实的话

东周:
《孔子》(92版)
《屈原》(95版)
《东周列国》 (分为《春秋篇》、《战国篇》)
《大秦帝国》(07版)
《铁血长平》(又名《西风烈》)

秦汉:
《汉刘邦》
《吕后传奇》
《汉武帝》(1997版)及其“公仆版” 《汉武大帝》(2004版)(前一部重“史实”,比较客观;后一部重“精神”,比较感性——可以对比观看)
《司马迁》
《王昭君》(1987版)
《汉宫飞燕》
《蔡伦》
《张衡》

三国两晋南北朝:
《诸葛亮》
《关公》
《三国演义》
《乱世妖后》
《北魏冯太后》
《胡笳汉月》

隋唐:
《隋唐演义》
《隋炀帝》
《大唐名相》
《贞观之治》(《非《贞观长歌》之类的垃圾片》)
《文成公主》
《武则天》 (1993年刘晓庆版)
《唐明皇》

宋辽夏金元:
《赵匡胤》
《杨家将》
《大辽太后》
《包公》(1986年白志迪版)
《贺兰雪》
《敦煌》(中日合拍)
《苏东坡》(1995年孙松版,2008年陆毅版)
《李师师》(1991年何晴版)
《岳飞》 (1991年樊志启版)
《梁红玉》
《辛弃疾》
《成吉思汗》(电影版,电视版)
《蟋蟀宰相》
《魂断钓鱼城》
《北条时宗》(中日合拍)
《马可波罗》(中意合拍)

明: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中国、菲律宾合拍)
《海瑞》
《戚继光》
《大明王朝1566》
《琉球之风》(1993年日本大河剧,中日合拍)
《明宫三大案》
《袁崇焕》
《努尔哈赤》
《谁主中原》
《江山风雨情》
《秦淮八艳》
《长河东流》
《郑成功》

清代戏的确是多杂泛滥,精品极少。除了《康熙大帝》及其后续篇《康熙王朝》、《雍正皇帝》及其“公仆版”《雍正王朝》外,《前清秘史》《嘉庆皇帝》《鸦片战争》《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北洋水师》《末代皇帝》《走向共和》等还是值得一看的。特别推荐《走向共和》。

还有一部经典综合版的《东方小故事》,很有教育意义。

至于近现代的,更多了。而且多数人对近现代的了解也远远超过古代。可以有选择性的看几部经典片。

❺ 李世民的历史小故事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历史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

唐王朝的开创者李渊只是贵族世家中一个很平凡的人物,不过他虽然平凡,他的三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却都是一代英雄。而尤以李世民的功绩最大,几个最强悍的敌人,像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被他统军击败。由于封建王朝实行的是皇长子继承制度(当然,也有少数的例外),一旦亲王声望和力量,跟太子相等,甚至超过太子时,残酷无情的政变和流血事件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这是专制政体下无法解决的死结。 基于这一原因,新兴的唐王朝在建立不久就走上了几十年前隋王朝所走过的道路,发生了夺嫡斗争。
公元626年(唐王朝建立的第九年),秦王李世民陷入了和他父亲当年一样的左右为难中,所不同的是,他父亲是为君臣之道,而他则是为了兄弟情义。在秦王府幕僚欲以死相谏之后,日后的唐太宗下定了决心。他在早朝之前兵伏玄武门,格杀了他的哥哥太子建成和弟弟齐王元吉。当时,唐太祖李渊正在皇宫内的湖上泛舟游玩,李世民的军队冲到面前,声称护驾。老人家这才知道两个儿子已死。为了避免与杨坚同一命运,他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为太上皇。,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杀兄弑弟逼父,俨然就是第二个隋炀帝杨广——虽然他给父亲留了一条活路,而不是象杨广那样把父亲活活打死,但他与杨广不同的是:杨广在处心积虑十四年成功夺得皇位之后,剩下的就是无休无止地发泄着他变态的欲望,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就把强大的隋王朝彻底推进了深渊;而李世民则随时随地都用杨广作为警惕对象,每一件措施都力争跟杨广的不同。最终,李世民大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继西汉王朝之后,为中国开创了长达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比如经过长期的战乱,无数土地荒芜,人民更乐于和平安定,谋生也变得相对容易等等。但这些因素并不起决定作用,李世民大帝个人的优秀才是最主要的因素,李世民大帝和他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组成了一个高效、廉洁、睿智的管理团队,互相勉励督责,兢兢业业从事国家建设。在人民尊重和信任的支持下,推行廉洁政治,获得空前成功。 李世民严厉地控制自己不去触及“绝对权力”这根使无数君王堕入深渊的魔杖,并且鼓励和接受最难堪的逆耳之言。他对官员们要求:“君主如果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他的部下一定谄媚他。结果君主失去国家,部下也不能单独保全。隋王朝宰相虞世基一味阿谀杨广,以保他的富贵,结果也难逃一死。各位应以此为戒,对国家大事有意见,一定要报告给我。”

有一次,他下令男子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也应征集当兵。魏征拒绝在诏书上署敕,李世民告诉他:“这都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可是你却先失去诚信。”李世民愕然,魏征说:“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李世民立即收回命令。李世民又下令凡官员伪造资历,限期自首,否则处死。限期过后,又有查获,李世民命即斩首。大理少卿戴胄忠(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副院长)却只判流刑,李世民大怒说:“你故意使我说话不算话!”戴胄忠说:“陛下命令,不过一时的喜怒。法律却经过慎密研究,颁布天下,人民共守。陛下应忍小忿而存大信。”李世民大喜说:“你执法如此严正,我还有什么忧虑!”李世民又大修洛阳宫殿,给事中张玄素说:“陛下当初克复洛阳,把隋王朝宫殿全部烧掉,不到十年,却加倍经营。为什么从前厌恶它,而今却效法它。这种情形,比杨广更坏。”李世民变色说:“你说我不如杨广,那么比子受辛如何。”张玄素说:“如果不停工,就跟子受辛一样。”李世民叹息说:“我考虑不周到,才有此错误。”赏赐张玄素绸缎二百匹,立即停工。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农民,被御史柳范弹劾。李世民责备亲王府长史权万纪:“这都是权万纪不能规劝阻止,罪应处死。”柳范说:“房玄龄还不能阻止陛下打猎,怎么能单单责备权万纪。”李世民大怒回宫,很久很久,怒气平息,发现自己理屈,马上再出来召见柳范嘉勉。

最严重的一件事发生在公元632年(这件事诸多正史野史都有记载),李世民受不了魏征的直言指责,也在大怒中回宫,一面发誓:“老不死的乡巴佬,这回非宰了你不可(这当然不会是李世民的原话,不过史书中的记载必然是经过了润色,恐怕也真实不到哪里去,倒是我这句恐怕更贴合当时李世民的心情)”长孙皇后见皇帝暴走,就问乡巴佬是谁,李世民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这时的长孙皇后显示出了她完全能够匹配名君的杰出气质,她立即换上正式的皇后服饰,站在庭院之中,向皇帝大礼参拜。李世民大吃一惊。长孙皇后说:“我听说,领袖英明则部下正直,魏征所以正直,正由于你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贺!”李世民这才想到他自己过分,不久之后,即擢升魏征为侍中(相当于宰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长孙皇后是西汉的吕后或者清末的慈僖又或者是现代的某某一类的人物,魏征会是个什么下场......得妻如此,恐怕也是成就李世民千古英名的一个重要原因。

向理性屈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对于手握无限权利的封建君主来说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数百位帝王中第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然是由于他的勋业,也更是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以后所有帝王乃至今天我们所需要效仿的典范。

❻ “贞观之治”与“贞观长歌”哪个比较好看

CSM最近收视率调查表明,八十二集历史电视剧《贞观长歌》上部在兰州、拉萨、西宁等城市的收视率达25%以上,创全国之最。银川、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昆明、太原、郑州、合肥等城市的收视率保持在14%至21%之间,各界观众对《贞观长歌》赞誉不断。近日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国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唐史专家李斌城做客央视国际网站,接受了首都部分媒体的采访,就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两位历史专家高度赞扬《贞观长歌》,称赞它是近几年最好的历史剧之一。

50集历史剧《贞观之治》将于本周播出最后10集。记者昨日从北京台影视部了解到,目前该剧已播部分的平均收视率为2.4%,在北京台2006年已播古装剧中仅处于下游阶段。而观众对该片的评价则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

普通观众反映“觉得闷”

虽然得到专家认可,然而2.4%的收视率对于投资3000万的大制作未免有些“惨淡”。据观众反映,该剧没有乱俗的情感和做作的煽情,但同样也缺少了最重要的戏剧因素———高潮。“爱看热闹的观众肯定不愿意看这部剧。”对于这样的评价,罗先生表示,“地方台的观众受家庭剧戏说剧影响较深,可能受不了这种慢悠悠的节奏。但是大家看完觉得唐代很亲近,也就足够了。”尽管国内收视不甚理想,但罗先生表示《贞观之治》的海外市场却不错。“《贞观之治》得到了日本富士、NHK、韩国购片机构等的肯定,连土耳其也痛快地购买了版权,他们很感慨唐朝那个辉煌盛世.

两者比较 肯定贞观长歌更高一筹!

❼ 关于历史剧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 背景音乐和剧本 道具之类的 还有注意事项

历史短剧—— 文成公主入藏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短剧的编演,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加深对汉藏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并深刻体验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发展;
3、通过短剧的编演,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分享表现的乐趣。
二、活动要求
1、历史短剧是今天人演过去的事,表演中应尽量再现历史。
2、编、导、演等活动,均应由小组合作完成。
3、可在的背景知识与主要情节符合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对部分情节作符合历史的发挥,力求演出流畅和生动。
三、活动内容
1、教师简介“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的开展形式及剧情介绍。
2、学生活动演出
(1)少女时代的文成公主。
(2)吐蕃使者求婚。
(3)文成公主西行。
(4)文成公主在吐蕃。
3、教师总结。
4、拓展训练:(1)从五十多年前西藏和平解放开始,党和国家就非常重视援助西藏的工作。“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成为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成为我们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强音。那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佛山市乃至于广东省有哪些援藏事迹?西藏今日的发展如何呢?
(2)目前有些分裂分子子制造种种事端,妄图把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大家想一想,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四、活动点评
由学生代表及听课老师组成活动评委,对汇报演出进行点评,然后评出最佳编剧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角色奖、积极参与奖。

文成公主入藏(剧本)
(老师)文成公主入藏的介绍
七世纪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强大的封建帝国——唐朝,在唐太宗时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唐朝进入了第一个盛世时期——贞观之治。同时,唐太宗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各族交往频繁,和睦共处。其中青藏高原的吐蕃族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统一了四分五裂的许多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为了加强和唐朝的友好关系,从公元634年开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唐朝,向唐皇求亲。公元641年,唐太宗终于同意了和亲的请求,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于是文成公主在吐蕃使者和众侍从的陪同下,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吐蕃。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向吐蕃人民传授了耕作、纺织、建筑、医药等技术,播撒了大唐先进文化的种子,她受到了吐蕃人民的爱戴,与吐蕃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文成公主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1300多年前,吐蕃和大唐联姻的情景。当时文成公主的少女生活如何呢?对后来她嫁入吐蕃有何影响呢?下面请看第一幕《少女时代的文成公主》
第一幕:少女时代的文成公主
地点:江夏王府中的书房。人物:李雪雁(文成的闺名),李道宗(文成的父亲)
(旁白)从634年开始,吐蕃就派遣使者访问唐朝,两族开始交往。636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娶公主,被唐太宗婉拒。退朝后,江夏王李道宗来到女儿的书房,只见她在认真的研读诗书。
李道宗:雪雁,你的诗书读得如何?
雪雁:女儿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四书五经早就读烂,佛典医药也都背熟了。
李:好啊,那你就背几则来听听。
雪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泓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李:很好,有抱负,以后要继续努力。
雪雁:唉,虽然父亲有心栽培女儿,女儿也是心比天高,但朝廷不会让女流论才做官啊,那我如何能一展抱负呢?
李:雪雁,你这样说就不对了。你应该学过昭君出塞的故事吧,你觉得昭君是位怎样的女子。
雪雁:王昭君?她呀,是一位深明大义、勇气非凡的奇女子,为了汉朝与匈奴的长期友好,强忍思乡之苦,远嫁到荒凉的草原之上,她还把中原文化也带到匈奴,促进了匈奴的发展,确实令人佩服。父亲,为什么会提到她?
李:今日上朝,吐蕃使者向皇上请婚。你看朝廷会如何处置?
雪雁(想了想):常听父亲教诲,当今皇上视周边各部族为一家,吐蕃求赐公主,皇上为了我大唐和吐蕃的黎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边境安定,应该会赐婚吧。
李(点头笑道):皇上虽然这次没有答应,但这只不过是为了考察吐蕃的诚意,相信吐蕃再多来几次求婚,就能成事了。唐蕃和亲,于国于民都有利,可是,吐蕃与长安相距千山万水,气候险恶,风俗又不同,皇室之中又有谁敢去呢?
雪雁(拍着胸口):女儿敢,我就想成为像王昭君那样有志向,为国效力的人,等我长大后,如果有和亲的机会,女儿肯定不会推辞。
李:好,难得你有如此抱负,那样你就要先把书读好,长大后才能有机会为国效力。
(旁白)从此,雪雁心中立下远大的志向,更刻苦地学习了,雪雁就是后来的文成公主。
(老师)大唐与吐蕃今后的关系发展如何?吐蕃有否再次向唐朝提出赐婚的请求呢?唐蕃和亲能否实现呢?请看第二幕——吐蕃使者求婚
第二幕 :吐蕃使者求婚
(旁白)公元640年,在吐蕃赞普大帐,松赞干布与他的大臣讨论着到大唐求婚的事.
松赞干布(坐在宝座上,面露仰慕之情):现在我吐蕃是日渐强大,在邻近诸邦中也算数一数二了。不过与大唐相比,可就差得很远。大唐乃文明礼仪之大国,在科技、文化、生产诸方面都要比我们先进得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可真是浩如烟海啊!
众臣齐声说:赞普说得有道理!
松赞干布(心事重重):我曾派使臣去长安向大唐请求通婚,心想这既可加强和大唐的友好交往,又能学习到中原内地先进的科技文化。可大唐皇帝拒绝了我们吐蕃的请婚要求,你们说应该怎么办呢?
大相禄东赞(出列):依臣之见,赞普大可再派使者前往长安,以示诚意,坚持请婚。
松赞干布(点头):嗯!这个想法不错,不过这次应该派谁去,才会有成功的把握呢?
大臣甲(大声地):去大唐请婚的使者,臣以为大相禄东赞是最好不过了。
大臣乙(点头表赞同):对,大相可算得上是吐蕃最有智慧的人了。
松赞干布:好!大相,去大唐请婚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禄东赞(朝赞普拜了一拜,胸有成竹)臣当尽力而为,为赞普、为吐蕃迎得一位出色的大唐公主。
(旁白):于是禄东赞带着吐蕃赞普的拳拳诚意和大量的黄金珍宝,来到了繁华的长安城,参见当时的唐朝皇帝唐太宗。
(旁白)在唐朝皇宫
禄东赞(以吐蕃礼节拜见了皇帝,恭恭敬敬):臣吐蕃大相禄东赞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唐太宗(春光满面,扬手示意):平身。
禄东赞(左退几步显出身后的礼物):吐蕃希望能与大唐修长久之好,这是赞普献给皇上的礼物,望皇上收下。臣此行,还带来了赞普最最真诚的请求。
唐太宗:哦?说来听听。
禄东赞:是。大唐之繁盛可谓世上少有,我们赞普松赞干布十分仰慕,一心想效法大唐,同时吐蕃人民也想世代与大唐友好相处!现在派臣来恳请皇上赐位公主到吐蕃与之联婚,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唐太宗(面露难色):这个嘛……
(这时,一个侍从来到皇帝身边,与皇帝耳语了一阵)
侍从(大喊):宣各国使臣进殿。 (使臣们进殿拜见唐太宗)
使臣甲:我国可汗想迎娶大唐公主,不知皇上是否答应?
使臣乙:我国单于也想迎娶贵国公主,恳请皇上恩准。
唐太宗:朕与以往的中原帝王不同,向来不鄙视外族,对汉族和外族,朕向来是一视同仁,希望大唐和周边各部族都能和睦相处,友好交往!现在有五国使臣来求婚,但朕不可能一一答应。所以,朕要出五题来考考你们的智慧,再作决定。
(众使臣议论对望,侍从呈上明珠和丝线)
唐太宗(持珠):听好,第一题:这里有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根丝线,谁能把丝线从明珠中间的小孔穿过?这明珠的小孔可是弯弯曲曲的喔!
(其他使臣都在苦思,禄东赞胸有成竹)
禄东赞:皇上,臣有办法。
唐太宗(惊奇):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禄东赞:可以捉一只蚂蚁绑上丝线,放到明珠的小孔内,然后不断向孔里吹气,这样蚂蚁就会拖着丝线从另一端的孔里钻出来了。
唐太宗:好!不过这题太简单,再来一题。请各位随朕去御马苑吧。
(旁白)唐太宗与使臣来到御马苑,太宗命人放出100匹小马。
唐太宗(略带微笑,挥挥手):有劳各位替这些小马找回自己的妈妈。
使臣甲、乙(惊呆):这……
禄东赞:(思考片刻)这很容易,可以把小马圈在一起饿上一天。第二天,再将小马放出来,小马自然会跑到自己的妈妈身边吃奶。
唐太宗(笑了笑,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禄东赞大相果然聪明。
(旁白)禄东赞凭借着聪明才智又解决了余下三题,唐太宗最终决定赐婚给吐蕃。被选定前往吐蕃和亲的就是大唐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即李雪雁)。文成得知自己将前往吐蕃与松赞干布成亲的消息,她定下心来,为入藏做好了细致的准备。
(老师):吐蕃使者的机智、勇敢、真诚打动了唐太宗,唐太宗终于答应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那么,文成公主在入藏的路上又会有什么传奇故事呢?松赞干布又将如何迎接大唐公主呢?请看第三幕——《文成公主西行》

第三幕:文成公主西行
(旁白)641年,长安城外,唐太宗为文成公主把盏饯行。
唐太宗:文成,这次和亲,除了有侍女、工匠随行外,朕替你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这些嫁妆中,除了日常生活物品外,还有文史哲以及各种生产技术书籍和各类谷物蔬菜的种子。你这一去,大唐、吐蕃就是一家人了。希望你为我大唐与吐蕃永结友好,创立功绩,能青史垂名,万古流芳!
文成公主(雍容华贵地回礼):使两个民族世代和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儿臣谨遵父命。
侍从呈上两面黄铜宝镜——日月镜。
唐太宗(手指着镜子):好,朕再赐你日月镜,想念大唐时,可拿出来照一照,它可照见到长安城。
文成公主(接过镜子):谢父皇。
(旁白)在送行乐中,文成公主依依不舍地拜别亲人,在唐蕃专使及众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一路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长途跋涉,后来,到达了唐蕃边境。
(旁白)文成公主抬头向西望去,草原空旷,杳无人迹,多么冷清。拿出日月宝镜,向东照一照,眼前呈现了长安繁华热闹的景象。
文成公主不觉潸然泪下。可是一想到唐蕃友好的大局,她忍痛扔掉了日月宝镜。
(旁白)随着两面宝镜落地,变成了两座山,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文成公主,称这两座山为日月山。
文成公主:“天下河水尽向东,唯我一人向西行”。
侍女:公主,你看,河水忽然向西流去了。
(旁白)这就是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的倒淌河。
侍女问文成公主:公主,你把日月宝镜扔了,难道你不想家吗?
文成公主:能不想家吗?可是一想到唐朝和吐蕃友好交往的大局,我不得不这样做啊!
(旁白)就这样,文成公主一行进入了吐蕃境内;在吐蕃柏海,有一群平民闲谈……
甲:咦,今天怎么这么热闹啊?
乙:你不知道吗?今天是我国赞普迎娶大唐公主的大好日子。
丙:噢,对了,赞普为了我们能够和大唐友好相处,曾几次向大唐求婚,今天终于达成所愿了。
甲:听说赞普娶的是文成公主。
乙:不要说了,他们走过来了。
(旁白):禄东赞领着文成公主、江夏王等人来到松赞干布面前。
禄东赞:臣见过赞普。公主、江夏王,这就是我国的赞普。
松赞干布(点点头):各位一路辛苦了。
江夏王:劳驾附马前来迎接。
松赞干布:(感激地说)不要紧,我得多谢江夏王将公主护送到此。
江夏王:既然附马到此,臣的职责就算完成了,臣这就回去复命了。
松赞干布:请代我向大唐陛下问好。
公主:赞普,你看这里草原空旷,白云朵朵,景色真美啊!
松赞干布:公主,这里哪比得上大唐长安的繁荣,这里有的只是高原、雪山、草地,公主来这里可以说是屈尊了。
公主:(眺望远方)赞普,高原、雪山、草地正是这里的独特风景,我千千迢迢来这里是为了促进大唐与吐蕃的友好相处。让我们为唐蕃的友好相处和吐蕃人们生活得更好而一起努力吧!
松赞干布:公主,我在这里代表吐蕃人们谢谢你。我们祖先没能和大唐皇朝通婚,今天我能迎娶公主,万分荣幸,我要为公主筑一座城池作为纪念,让子孙后代都知道。
(旁白):即布达拉宫的前身。
公主:(高兴地说)多谢赞普的厚爱。
(旁白)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柏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全吐蕃的人们都沉浸在赞普和公主成亲的快乐之中,大婚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继续西行,又经过漫长的旅行,他们安抵拉萨,拉萨人们载歌载舞,欢腾雀跃,欢迎公主的到来。
(老师):文成公主在西行的路上,克服重重困难,不远万里来到了吐蕃,她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有哪些方面呢?下面请看第四幕《文成公主在吐蕃》
第四幕:文成公主在吐蕃
(旁白)公主和松赞干布坐在帐篷里对话
文成公主:赞普,你看吐蕃人住的都是帐篷,风和日丽也就罢了,但要是遇上狂风暴雨,那该多难受!你们为什么不建造房屋来住呢?
松赞干布:(忧愁)可不是吗!公主,可我们吐蕃人民不会建造房屋呀!哎!没办法!
公主:(笑)哦!没关系,我带来了一些有关建造房屋的书籍。
(侍女将书呈上,公主接过书交给松赞干布)另外,我还带来了一批能工巧匠,你可以让他们帮你呀!
松赞干布:(高兴地翻开几页看了看,交与侍从)哎呀!公主真是一个有心人,有了这些能工巧匠,我们吐蕃人们就能住进房屋,不怕狂风暴雨了,多谢公主!
(大臣急冲冲进入)
大臣:(忧虑)赞普,这几天的雨下得很大,田地被水淹了,田里的泥土也被雨水冲走了不少,今年的收成又……唉!
松赞干布:(忧虑)唉!这可如何是好!每年都出现这样的事!(站起来,来回踱步)
公主干布:(沉思一会)赞普,你不必忧虑,我有一个法子,不知当讲不当讲!
松赞:(惊喜)请公主说出你的高见吧!
公主:(点头)好!我注意到你们吐蕃人们的农业很粗放,尤其是农田,你只要派人去平整一下土地,并开通沟渠,这样就能防止田地被淹,也能防止水土流失.
松赞干布:(想了想)嗯!不错!高,实在是高!
(对大臣)说:你就派人照公主的意见去做吧!
大臣:遵旨!(退下)
公主:赞普,我经常看到一些贵族子弟十分酷爱大唐的文化,不如派人带他们到大唐的长安去学习,如何?
松赞干布:公主所言极是,可是大唐陛下是否愿意呢?
公主:(自信)我们大唐皇帝是开明君主,我想对于赞普派贵族子弟去学习大唐的文化,一定会十分高兴的!
松赞干布:但愿如此,但让谁带领这些贵族子弟呢?
公主:(沉思一下)我看禄大相就是很好的人选。
松赞干布:不错!(沉思)当初到大唐成功求亲的也是禄大相
(松赞对侍从说)传我的旨意,让禄大相进见!
侍从甲:遵旨!(退下)
侍从甲:宣禄大相进见。
禄东赞:赞普,臣有礼了!
松赞干布:不必多礼,禄大相,我要你带一些贵族子弟到大唐去学习,你可愿往?
禄东赞:蒙赞普厚爱,臣将竭尽全力,不负重托!(退下)
公主:赞普,希望这些贵族子弟学有所成,回来后能为国出力。
松赞干布:希望如此!希望我吐蕃与大唐世代友好.
(旁白)有一天,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坐在一起聊天,公主忽然想到了。。。。。。。。。文成公主:对了,今天,我还和几位妇女约好了,说教她们织丝绸。
松赞干布:好的,那去吧!
(旁白)文成公主带着侍女来到农家,和妇女们坐在一起。
文成公主(教人民织丝绸的样子):我们汉族的丝绸轻薄而细腻,穿起来十分舒服。大家学会了织丝绸,以后便是大热天,也不用穿如此又大又厚又重的衣服了。
吐蕃妇女(喜悦)地说:这下可好了,不仅穿起来舒服,而且行动也方便,公主真是我们藏民的恩人啊!
公主(谦虚):这些都是我们汉族祖先创造的,我只是把他们带到这里而已,再说现在吐蕃和大唐和同为一家,我们更应该互帮互助,共同发展阿!
(旁白)文成公主来到吐蕃以后,帮助吐蕃人们学会了酿酒、纺织、建筑房屋等手工技术;也学会了平整土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农业生产技术等等。总之,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民很大的贡献。

这是我们上课时的课件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点赞~

❽ 求神探狄仁杰1234部剧本

1、《神探狄仁杰第一部》剧情简介

唐朝武则天年间,与突厥的战争结束,举国上下迎接突厥议和使团的到来。然而议和使团刚一入境,便被一股匪徒全部杀死,而匪徒假冒的使团却混进长安,登堂入室,于是一个旨在重新挑起战乱的巨大阴谋开始实施,武则天时代的权力争夺成了该剧的大背景,所有扑朔迷离的案件都发源于此。

2、《神探狄仁杰第二部》剧情简介

唐武则天年间,契丹犯境,烽烟迭起。将军王孝杰、赵文翙奉命出征御敌,武则天设宴以待志在必得。不料赵文翙所部两万人在绕道敌后的军事行动中,遭逢不幸神秘失踪,导致王孝杰部十万主力全军覆没。噩耗传来,举国震悚。

武则天当即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主持边事察查失败原因。对手奸诈诡谲,案情迷离百变。各色人等像走马灯一样神出鬼没,边情战事像霹雳火一样一触即发。狄仁杰凭着大智大勇,拨迷雾解疑团,挽危难战凶顽。终于挫败了一起分裂国家、引发战祸的巨大阴谋,受到举朝举国的赞美和爱戴。

3、《神探狄仁杰第三部》剧情简介

唐武周年间,边事频仍,连年征战,大周朝国帑虚竭,守边将士军心不宁。狄公自连破幽州、并州、蛇灵、江州等一系列大案后,几经恳请,终于得武皇允准回老家并州修养。但李元芳耿直地向他指出,他没有这等享清福的命。狄仁杰在本次的故事中解决了凉州黑衣社劫军饷案和邗沟大运河官船沉没案。

4、《神断狄仁杰》剧情简介

突勒神秘部队突袭敦煌守卫,将守卫将士剔成白骨,不久,洛阳城内也发生此类案件,惊动天听,狄仁杰、李元芳等人勘察此案,却意外发现善金局与袭击的突勒人有关,如燕此时也在城外一座客栈遇到善金局马车,经过部署,狄仁杰抓获了其中一名突勒人,然而此人竟是突勒太子贺鲁,武则天派出内卫阁领凤凰严刑逼供;

此时武则天派出公主武元敏去突勒和亲,并带着礼物,黄金海兽戏波大盘,路上遭遇袭击,然而此时内卫捉到一名奸细,发现了吉利可汗赐予狄仁杰的虎头飞鹰戒指,狄仁杰被陷害指为内奸,被囚禁;

狄仁杰使用计谋逃离洛阳,而经过事情的和亲队伍来到突勒,打开大盘之后,吉利可汗却死于盘内的毒箭。狄公被诬,和亲失败,贺鲁成为可汗,善金局被屠灭,烧为白地,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可怕的阴谋

(8)历史剧本贞观之治扩展阅读:

神探狄仁杰第三部幕后花絮:

张子健在拍戏之余喜欢健身,为此他还特意拉了一台跑步机到横店片场。

张子健的武戏大多不用替身,他表示这身功夫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在熟人中,张子健是个演戏极其认真,他有个习惯,若觉得拍的不对他一定要求重拍,从不嫌麻烦。

董璇在拍摄云姑的杀青戏中,不由自主地掉了眼泪,使剧组的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大为吃惊

❾ 贞观之治的影评

1、美轮美奂初唐风
走进《贞观之治》,淡定、古朴而又大气的初唐气息迎面扑来,大到宫阙楼阁、小到日常摆设,无不尽显唐风,那种简练、典雅和含而不露,初见之下,已经让人宛若身临大唐。
朝堂(虽然很多外景是用特技做出的效果,但总算没把汉宫直接拿来用)没有《汉武大帝》般夸张的壮丽雄伟,然雍容凝气的庄严和大度同样存在,梁、柱、斗拱等等点缀上片片金饰,有一种洗练简洁的美,站在那里你会感叹慑服,但不会手足无措。居所使用的屏风、幕帐和竹帘,除了最大限度展现唐风,还很好地增强了视觉效果。尤其喜欢剧中的屏风,折页与不折页的都设计精美、端庄,例如那扇经常出现的牡丹屏风,在虚虚实实的光线衬托下,带着淡彩画效果的它更笼上一层幻境色彩;大殿上的屏风,纹理华贵而矜持,即使用的是很眩目的金和红,站在那里也是如此的内敛毫不浮躁。这部片子从头到尾的光影和色彩运用都非常好,通过窗棂、门缝,或者屏风和竹帘的投影,甚至人为制造的树影,生动地营造出既稳重雅致,又极富生活气息的光影世界。在这里,每一个镜头、每一祯画面都犹如美好的古画赏心悦目。在庄严的大殿上,我们可以很亲切真实地感受到早上的阳光从东边透过门窗檐角投射进来,干净简单的光和影落在皇帝和议事的大臣们身上,一种严肃而和谐的气氛便油然而生,这种效果较之《汉武》里那个采光极强的超级大殿所展现出来的场面更富层次和生活感。自然、开阔而没有压迫感,这也是初唐社会风气的折射。在居所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背后、屋外清亮的绿叶闪闪发光,让人主动去设想那是如何晴朗的一天;而斑驳的树影和直条纹的窗棂、竹帘的投影则共同构成另一幅美好的居家生活画。
有人说这部片子偏暗、色彩沉闷,其实是我们过于习惯明亮的现代生活剧所带来的视觉惯性,如果换一种思维和角度,用心欣赏就会发现此中的良苦用心和令人赞叹的光影之美。
2、开创治世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贞观,正而示之也。所谓正,是树立端正、公平、明朗的社会风气;示,标示之意,意在倡导开放、自由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贞观可能算不上多大的盛世,但贞观绝对是堪称一代典范的治世。
从来所谓的治世,无非对内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民众安居乐业,对外足以御敌于国门,能迎四海于一家,最起码也无边患。但这些都是治世的表面现象,促使治世形成和维持治世局面的不仅仅是执政者的能力和政策,更在于来自社会上下一致的一种共同思想、认识和信任,这就是民信而国立。字面简单,做起来却异常艰难。贞观治世的开创,来自于君臣一心、上下同德的对“贞观”的坚定坚持和切实落实。
《贞观之治》的立意就在于此,所围绕的主题也在于此,通过史实和文学的结合道出了贞观的特点:一是自由,包括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二是敬畏,对生命、对民众、对人的敬畏——人有敬畏之心,方有互相尊重之意。能将这一点做到不容易,这一点是很多剧本做不到的。剧本,一剧之本,它的高度和深度决定一部戏的品质层次,优秀的剧本胜在立意,合格的剧本重在叙事,劣质剧本恐怕只有靠其他外在条件来弥补不足了,而《贞观之治》无疑属于优秀行列,尽管也有不少瑕疵。
治世如何开创呢?治理天下从何处入手呢?得到的回答是:“取信于民”、“从让臣子说话开始”。于是有了魏徵那段忠社稷、还是忠君王的精彩对话,有了李世民坚定起用魏徵出使河北的信任和决定,有了孙伏伽骂天子却得到皇家园林赏赐的意外结果,等等,不一而足。虽然大部分故事自有史实出处,但以严谨姿态还原并做到有韵味不容易,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就不是群臣轻轻击笏以示赞同的优雅场面,而是山呼万岁的谄媚景象;不是昂首扬眉理直气壮细述己见的正气,而是俯首贴耳的唯唯诺诺;不是以国家和生命为重的据理力争,而是为争权夺利而展开的阳奉阴违;不是上下一心精诚团结的互相信任,而是尔虞我诈的官场斗争,等等,若非用过一番功夫,哪来唐初开明清正的气象?
《贞观之治》演绎出了少有的自由和敬畏,并很好地把握和发挥了这两个主题,这是难能可贵的。“自由”不等于无政府、无约束,而是最大限度的宽松和包容;“自由”也不是可以无知和无厘头,它更需要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为支持,所以我们所看到的《贞观之治》,尽管为人有内敛有嚣张、言论有委婉有激烈,却无一不在以苍生为重的强大共识下,无一不在独立思考和畅所欲言上,这决不是某些影视里生硬做作的放纵和故作叛逆,当然也不是这些作品所能仰望的。“敬畏”则更为古远,尤其是在当今讲“敬畏”似乎更不入流,然而事实是,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应有的敬畏,这点《贞观之治》的诠释也很好。尊重是来自于敬畏心理的,也正因此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有起码的和谐、上下级之间才能产生相惜互重之情,执政者才知道必须谨慎决策。剧中李世民登极前一天的一段话耐人寻味:行军打仗要是错了,一人一骑兜个圈就带回来,可是治理的是天下的话,决策错了是不可能很快兜回来的,必须严格要求才能少出差错、不出差错。也许这是涉政未深的小李的困惑,但这就是敬畏,有敬畏才有自知之明,才有对人对事的克制和尊重。
从史实上说,贞观的特点是:创新、开放和和谐,例如调整民生政策、修订律法、完善科举和行政的设置,改善和促进与各族的关系,等等,用剧中话说:“贞观要有贞观的一套东西”,这一系列的努力使得海内一统、天下归心。而这一切的实施和收获,离不开君臣一心的团结和以社稷为重的共识,支持这一点的,是朝野共同对的自由与敬畏的认同。敢说敢干、精干实干和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互相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蔚然成风。“天可汗”的称呼,是对大唐那种海纳百川、包容自由和平等互重的认可与敬服,“天可汗”的心胸不止是李世民的心胸,更是大唐的心胸。
编导能将这些生涩抽象的意念于平凡处、于不经意处表现出来,表达到位,不能不说其诚意、认真和用心良苦。对于帝王形象的塑造,《贞观之治》最大限度还原了李世民作为一代伟人的“人”的一面,而不仅仅拘泥于过往帝王戏的“伟”字上,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果断坚强、善良爱恶作剧和机谋大度的太宗皇帝,对父亲、兄弟和妻子的情、对子女的爱、对臣下的信和对生死之交的义,无不淋漓尽致。当然了,它还没完全摆脱帝王剧高大全的路子,很多方面还是以褒扬为主,只是这个太宗皇帝,能让你在不知不觉间为他或喜或悲、或哭或笑。
另外说一下主题曲歌词,这与本剧未必有关,但却扣着本剧,那句“看这锦绣山河,给我已经太多,让我全心全意把这土地建成理想国”,于朴实中见真诚,这是很少帝王戏用到的,一般的片子必然一片歌功颂德或气吞万里如虎的姿态,《康熙》和《汉武》这类算精良的片子也不能免俗,不是“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就是“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就连最近的《卧薪尝胆》也开口就是“史册煌煌,千古一王”,一副施舍者、救世主的嘴脸,而《贞观之治》的歌词,却体现了自信、真诚和敬畏,与唐初贞观年间的务实和精干呼应,是上下齐心互相信任建设国家的气象。
3、和你在时空这点相遇
说实在这个剧本的故事性并不很强,冲突并不十分激烈,矛盾并不明显尖锐,要靠剧情塑造人物形象实在很难,然而一部好的戏离不开优秀演员的演绎,《贞观之治》的主要演员可能谈不上特别有名,却表演得尤其好。
马跃(李世民):以前只知道挺帅的,没想到在这里的太宗扮相如此出彩,简直让人觉得历史上的李世民就是长这样子。除了扮相,马跃的表演也十分精彩,一是眼神,一是细微处的小动作。青年时期干净锐进、中年时期沉稳谋国、老年时期孤寂无助的眼神,在他伸收自如的运用和施展下,一个李世民几乎可以说成功了一半。有时候真想不通,一个人怎么可以有如此能耐去表现一代“天可汗”摄人魂魄的眼神、逼真的表情和性情。由眼看心,成功的眼神和表情,带给了角色的巨大成功。马跃使用的各种小动作,传神地诠释了李世民性情中人的一面,例如“喝醋事件”喝“菠菜事件”的坏笑,自鸣得意等待臣下夸奖地捻胡子,被魏徵气得掉眼泪,合伙“陷害”赵德言,抓住长孙皇后的手摇啊摇,等等。这些小动作非常细微,非常生活化,观众很难一下看明白和发现,但十分精彩和耐人寻味。
正如当年陷入对唐国强版诸葛亮的崇敬不能自拔一样,《贞观之治》后,马跃版的李世民成为了我心中的经典和唯一,在我看来,历史上的太宗皇帝就是如此。
苗圃(长孙皇后):虽然这位对我来说比较陌生,但却演了一版最坚强和有骨气的长孙皇后,可惜的是编剧和审查的缘故,能看到长孙皇后的场面不多,于是苗圃在我印象里,也就只有一个神态和表情。
金士杰(魏徵):虽然古怪刻板和贼头贼脑,但是戏份不少,表演也很出色,很经典的寒儒,跟以往文绉绉的大臣形象比起来,生动和亲切了许多。小时候看连环画识字,我第一本接触到的就是《魏徵与唐太宗》,那时候我说话还带磕碰呢,但自此留下深刻印象,而这部戏也演出了我心中的那个魏徵。一个能把李世民管到一见他来了立刻把鹞鹰收起来扮三好学生的人,肯定不止有教导主任大道理碎碎念那一套硬功夫,更有锲而不舍的执拗精神和一生为公的信仰。
金士杰的眼神也很独到,有正气、有铁骨,还有一些被视为不入流的市井小动作,眨巴眼睛、咽口水和舔嘴唇,细微处见神采。
马少骅(长孙无忌):据说长孙无忌曾被嘲笑其脸如面团,于是明白为什么让马少骅来演这一角色了。长孙无忌介于伙伴、亲戚和大臣三者身份之间,并不容易演,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能不露声色出鬼主意的玩伴、老成忠于政事的重臣和亲切而两肋插刀的亲戚,角色虽然复杂,但却演得层次分明、立体生动。
马精武(李渊):在《卧薪尝胆》之后继续演一个让儿子郁闷到的父亲形象。在位那段基本不怎么样,退休之后的几段倒十分精彩,把一个郁闷、无聊、孤独和偶尔耍老顽童性子的太上皇和依然爱着自己的儿子却对曾经发生的惨剧不能释怀的父亲演得入木三分。
《贞观之治》的精彩情节往往不在慷慨陈词间,而在无声却胜有声处。这是一部需要表演来丰富剧情的戏,因此对演员的要求很高,他们的付出也是巨大的,而他们的努力和诚意也是有目共睹的。
4、醇酒清茶看戏文
有人说这片子比较闷,平淡而沉重——除了与剧本立意有关外,与台词也有关系。这里没有生涩但韵味十足的古文——窃以为这是本剧的不足之一,与前面的古装剧一样低估观众的理解能力,将一些已成经典或耳熟能详的典故和名言“翻译”地不止是白开水那么白,不要说韵味了,连意思也难保不走样的。话说回来,这里也没有剑拔弩张、或尖锐华丽的对白,只有很日常生活的台词,但日常并不平常,这些台词很考究。
剧中君臣父子的性质和角色转换,就在这样小小的称呼中巧妙地表达着,精准、含蓄:
老李与小李吵架 小李:……父皇。
老李:称我陛下!
小李与小小李吵架 小李:承乾……
小小李:请陛下称“太子”!
高阳与小李吵架 高阳:父皇连我的人都要杀?
小李:如果你闹,我就是皇帝;如果你不闹,我还是父亲。
所以本剧里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皇上”、“圣上”和“娘娘”、“王爷”,只有“陛下”、“殿下”和“大人”。玄武门之后,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非常尴尬和微妙,当最受李渊信任近的裴寂被贬后,小李去看老李时,老李说想弹琵琶。
小李:这琵琶怎么只剩下一根弦?
老李:原来还有两根的,现在,就只剩下一根了……
太上皇孤独、无聊的晚年心境、痛失儿子的悲惨阴影、去日苦多的无奈感慨,在聊琵琶弦数上表现得非常到位,风烛残年不要紧,形单影只更伤人。
郁闷的李渊考虑退位,但又不确定李世民会如何对待他及武德的老臣们,于是开始了一番试探性的询问:
老李:如果你,坐到这里,他们还会在吗?
小李:陛下什么意思?我不明白。
裴寂:最近陛下常常想起晋阳起兵前,和我们一同饮酒作乐的快活时光。
小李:如果我坐在这里,陛下的大臣,还会坐在原来的位子上。
老李:酒也会有吗?
小李:酒,也会有的!
小李非常含蓄而平静地向老李保证了玄武门之后不再会有血光之灾,父亲“交班”后将“一切照常”,连父亲大人的待遇也没有降规格,于是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李世民与颉利有几段不多但颇为精彩的对话:
颉利大营前,指着颉利军营 小李:你没见过叛变吗?你来这么多人看?!
渭水便桥边,指着颉利兵马 小李:我刚刚即位,你们就来朝贺,不必来如此多的人马。
对话简单略带打趣,与李世民和颉利交手的经历形成呼应,战场上熟悉的对手,彼此都是让自己想起来寝食难安的外患,同时带着军人独有的干练爽快和互为英雄的惺惺相惜。
玄武门之后,有人避而不谈、有人讳莫如深、有人居功自傲,等等,李世民这样对他的大臣们说“我有一句话,憋了很久,今天必须说出来。玄武门的事过去这么多年了,我不愿说,你们不敢说,于是好像从没发生过这件事一样。但是,我没有一天忘记过这件事,那一幕一遍又一遍地在我梦里出现……这没什么对和错,我做了什么永远都抹不掉。”人贵有自知之明、有敬畏之心,记住自己的污点不容易,坦然承认并时常引以为戒更不容易。
总之,《贞观之治》的台词温和如风、婉约似水,波澜不惊却总是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力量,是需要、也是值得平心静气慢慢感受和回味的,其实要听明白这些台词,倒的确要有点唐史基础才行。
5、梦回大唐
说到这里,也许还有人觉得这部戏情节太过单调、历史太过枯燥、对白太过平淡、画面太过沉闷,那好,推荐几个精彩的情节:
玄武门前夜的谋划: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忠心耿耿的属下和谋划得当的良臣,可以听到感人的盟誓,可以感受到不屈不挠和众志成城的慷慨与豪气,连“人衔枚、马裹蹄”这样的细节,也表现得很生动和感人。
渭水便桥之盟:目前为止最令人热血沸腾的一版便桥。画面很美,太宗便服立马桥头的英姿和气势让人叹为观止,在镜头的运用下,形象更为高大。相对于那些太宗在渭水边全副武装的版本来说,这里不仅更突出了他“孤胆英雄”的气质,而且与他征战四方、每战当先的将军形象更为贴近和相符,那种时刻以天下安危为己任、凡事亲力亲为的个性和气质跃然荧幕上。
魏徵夫人“喝醋事件”:小李恶作剧天赋的典型表现。
尊“天可汗”的八方来朝:没有长篇幅的歌功颂德和溢美之词,没有排山倒海的朝拜,甚至看上去场面也不是想象中的宏大,但天可汗的气质还是出来了,雍容但绝不是金玉满地,包容而不以天朝自居,平等而不是颐指气使,自信而不是吹胡子瞪眼,大度却没有激扬文字的表态……优雅的大唐,就这样从李世民顾盼生辉的笑容里呈现出来。
长孙皇后去世:全剧最悲情情节之一。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一方的嚎啕大哭,小李默默地把皇后梳落的头发收好揣进怀里、长孙无忌压抑的哭泣、承乾的绝望,都在长孙皇后平静地交代后事和用毒药包表明心迹的叙述中让你感到莫名的悲戚,眼泪于是很自然就流下来了。
魏徵吃菠菜事件:又一场有预谋的恶作剧,只不过策划者是长孙无忌,具体实施是小李,而魏徵的吃相也的确“不负众望”的难看。
废太子事件:承乾和老爹两次对话,都很精彩。
李世民去世:绝对经典的表现手法。同样没有大哭场面和群臣侍从的问候与忙碌,略显空荡的大殿,李世民弥留之际回想起当年金戈铁马的生活和出生入死的兄弟,然后跨上白马而去;殿内,白色的麻布慢慢地、一件一件地掩盖上他生前用过的盔甲、刀、御座、屏风和其他遗物,最后盖在遗体上,整个过程没有其他的喧嚣,而此刻你可能已泪流满面。
纵观此剧,缺点和遗憾不少,例如过于古雅平静的剧情和对白,拙劣的特技效果,剪得让人有点莫明其妙的情节,等等,令人赞叹的细节也偶有疏漏,如天子平天冠的十二旒,数来数去居然是十三根——难怪小李后来一直用无旒的了,其实拆掉一根就可以了,读圣旨的礼官也偶有念错音的,诸如此类,但瑕不掩瑜,初唐的精神到底是出来了,贞观是什么也基本说清楚了,同时塑造了目前为止最靠谱最让人感动的一版太宗皇帝——这才是大唐,这才是那个时代应有的精神风貌。最后引用下片尾曲的两句歌词,以表达对此片的感受和敬意:
永恒,从你开始,要运气也要勇气;
时间,证明一切,我们不用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