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改编剧本

剧本的内容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话时的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一个典型的剧本例子如下:
公馆一室内
王妈:(小心翼翼地)小姐,您还是得注意身子,就吃点东西吧。
赵小姐:(把碗砸在地上)不吃,我就是不吃。
(王妈下)剧本的结构
一部较长的剧本,往往会由许多不同的段落所组成,而在不同种类的戏剧中,会使用不同的单位区分段落。在西方的戏剧中,普遍使用“幕”(Act)作为大的单位,在“幕”之下再区分成许多小的“景”(scene)。中国的元杂剧以“折”为单位,南戏则是以“出”为单位,代表的是演员的出入场顺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创造后,将“出”改为较为复杂的“出”。
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如“佳构剧”。
剧本创作三大忌
1写剧本变写小说 2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3故事太多枝节

❷ 怎么把小说改写成剧本

如下

第一场
时:日
地:社区综合办公室
人:郭二林,杨大妈,上官丽莎

¤杨大妈正在听中波里的新闻,上官丽莎在照镜子,梳头。
¤郭二林拎包进门
杨:呦,二林子来拉。
郭二林:哎!老主任,(冲上官丽莎)早!
上官丽莎:(抬起头)您也早!昨的球儿您看了嘛,
¤郭二林走到自己的桌子前,坐下,
郭二林:咳,看什么球啊,挨户收咱那个管理费,一家儿看上两眼,对了,(起身)杨主任,先把昨儿个我收的那钱给您吧,(掏出一纸袋子,递上)我点了三遍了,您再点点。
杨大妈:(把钱从袋子里取出):林子,都收完啦?
郭二林:啊。
杨:多少啊?
郭二林:(正要从暖瓶倒水,抬头)两千三百五。
杨大妈:哦(做点钱状)。
上官:(把镜子往桌子上一合):老主任我点吧。(接过)
郭二林:(抖落报纸):哎!杨主任,咱们该收的都收齐了吧?
杨大妈:东区都齐了,铺面的也齐了,(抬头轻声自言自语状)清洁费和停车费上礼拜也齐了,就差你这一块儿了。
上官丽莎:(把钱往桌子上啪的一磕):两千三百五(半埋怨状嘟嘟囔囔):老主任,咱这是不是也得弄一台点钞机了(起身递过去),每月这么弄费神费力还不说,要是有了假钞都不知道。
杨大妈:(边点边说),丽莎啊,小心驶得万年船,用什么机器呀,也比不上人,假钞?哼,别以为我都老眼昏花了,一张也逃不了!
¤上官丽莎坐下,挑着眉毛点了点头,那意思仿佛是“呵呵,是吗?”
郭二林:(喝水,看着报纸头也不抬接话茬):咱这儿也出不了假钞。
杨大妈:哎呀!
郭二林:噗!(一口水全喷出来,连忙擦干净嘴边的水)我说老主任你这是干嘛呢?
杨大妈:(慢慢拿起一张钞票)假钞。。。

❸ 怎样把小说改写成剧本

一、根据剧本特点编写课本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要想把课文中叙事性的诗文改编为课本剧,首先要懂得剧本的特点,然后才能根据其特点编出符合要求的课本剧。
编写课本剧必须突出体现剧本的三方面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的“重头戏”,是最“要劲”、最需要下工夫之处。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懂得了剧本以上几个特点和要求,再参考学过的剧本课文,就可以试着学编课本剧了。
二、将剧本改写为故事
剧本与故事的共同点是,都有人物、环境,都不乏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所不同的是,故事不受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将剧本改写为故事,可以放开手去写,时间、空间不必那么集中。整个故事可根据剧本中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构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在故事中可以加强人物的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使人物性格更为突出,形象更为鲜明,思想感情更为丰富。同时,可将剧本舞台说明中的布景说明改为环境描写,为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总之,不论将叙事诗文改编为剧本,还是将剧本改写为故事,都要注意不同文体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努力做到正确理解原作,使改编后的文学形式更充分更准确地表达原作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❹ 完璧归赵改写剧本

剧本: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三个戏剧性的故事:一是完璧归赵,二是渑池会,三是负荆请罪(将相和)。

完璧归赵

时间:战国时期某天

地点:秦王宫

人物:蔺相如、秦王、秦国大臣两人、侍女两人

布景:舞台正中是秦王的宝座,左侧是两大臣的座位,右侧是为客人设的座,座前的茶几上摆着待客的瓜果等。

〔幕启,秦王坐在宫殿上,正在仔细看蔺相如带来的和氏璧,赞叹不已,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上前一步,对着秦王深施一礼)启禀秦王,这块玉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一愣,连忙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双手捧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柱子上!(说完举起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大惊失色,慌忙地)请蔺使者不要冲动,一切都好商量。(面向大臣,高声地)来人呀,拿地图来,把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给蔺使者看。

蔺相如:(双手捧璧,严肃地)和氏璧乃无价之宝,岂能随随便便交换,得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才行。

秦王:(犹豫了一下)你说得很有道理,三天后是个黄道吉日,我们就在那天举行典礼,交换和氏璧。

蔺相如:一言为定。(施礼,退下。)

(三天后,蔺相如随秦国大臣上场。)

秦王:(正襟危坐,假惺惺地)蔺相如,本王已经沐浴更衣,典礼也已经准备就绪,现在该交换和氏璧了。

蔺相如:(对秦王深施一礼,大大方方地)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无可奈何地)既然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就请蔺使者回去吧。

(蔺相如施礼退下。)

——幕落

❺ 草船借箭改写剧本

【一日,周瑜请诸葛亮商量军事。】
周瑜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 (思量片刻)用弓箭最好。
周瑜 (阴险的笑了笑)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 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 (想了想,算了算)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 (好奇)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 (扇一扇扇子,微微一笑,用手指了个“三”字)只要三天。
周瑜 (吃惊)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 (笑了笑)哈……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 (高兴地大笑)快,取文书来。
诸葛亮 (写完军令状,想一想)今天来不急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周瑜 哈哈哈……拿酒来!孔明先生,请!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扇扇扇子,就走了。鲁肃走了出来。】
鲁肃 (充满了疑问)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的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 (轻蔑地笑)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 是!
【鲁肃离开了,来到了诸葛亮身边】
诸葛亮 (摇摇扇子笑着)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 (无能为力的样子)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
鲁肃 (犹豫了一会儿)好吧。(准备走。)
诸葛亮 (突然想起什么,拉住鲁肃。)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了,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鲁肃点点头答应了)
【鲁肃来到周瑜那儿。下。】
鲁肃 报!诸葛亮说他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就能造好十万支箭。
周瑜 (疑惑起来)嗯?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准备好了诸葛亮所说的东西。到了第三天四更。】
诸葛亮 (望望天,与身边小童说)速去请鲁大人,勿叫人发觉。(小童急忙地走了)
【鲁肃到了。下。】
鲁肃 (小声并好奇地问)你叫我来做什么?
诸葛亮 (笑笑)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 那里去取?
诸葛亮 (扇扇子)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和鲁肃上了船)
小童 (急忙地)先生,江上起雾了。
诸葛亮 用绳索把二十条船连接起来,开向曹军水寨。让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并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 (吃惊)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 (笑笑)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时曹操正在看书。】
曹操手下 丞相,东吴战船逼近水寨。
曹操 哦,有多少只船?
手下 大雾中,只见灯光闪闪,敌船不计其数。
曹操 速率水军迎敌。
手下 是!
曹操 (突然)慢!大雾?(想了一会儿)江上雾很大,敌人突然来攻,我们探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手下 是。
手下 放!放箭!
一手下 (跑到曹操面前)丞相,吴军不退反进,其中必有缘故。可派水军迎战,以退敌船。
曹操 (自以为是地摆摆手)此乃周瑜小儿的诱敌之计,水军勿动,速派弓弩手六千朝他们射箭。
手下 是!(曹操笑了笑)
【吴军船中。】
诸葛亮 差不多了,下令掉转船身。
小童 是。
【曹军一直射箭。天渐渐亮了。】
小童 先生,外面天明雾散了。
诸葛亮 (笑道)收船回航,命各船军士齐声高呼“谢谢曹丞相的箭”!
小童 是!
吴军 谢谢曹丞相的箭……
【此时,船上已插满了箭】
鲁肃 (吃惊)真乃奇迹耶。
诸葛亮 (笑笑)立即返航。
曹操 (看了一会儿,生气的拍了自己一下)唉,中了奸计!
小童 先生,每条船约有五六千支,总共有十万余支。
诸葛亮 (笑着)子敬,这十万余之箭可否向公瑾交差?(鲁肃点点头)
【到了岸上,周瑜见到了十万只箭。】
周瑜 (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剧终】

❻ 改写剧本

服勒!谁都不肯写!

❼ 改写成剧本

自己想一想就当在写故事一样就行了

❽ 怎么改写剧本

这个写剧本的话,建议你先下载几个完整的剧本看看。可以去中国剧本网看看。
其实写剧本主要是点出场景,写出对话,动作。至于你说的场景的话,得需要做脚本才行,需要绘画。单纯靠剧本是不行的。所以建议你找个绘画的人帮你做脚本

❾ 如何将小说改写为剧本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要想把课文中叙事性的诗文改编为课本剧,首先要懂得剧本的特点,然后才能根据其特点编出符合要求的课本剧。
编写课本剧必须突出体现剧本的三方面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的“重头戏”,是最“要劲”、最需要下工夫之处。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懂得了剧本以上几个特点和要求,再参考学过的剧本课文,就可以试着学编课本剧了。
二、将剧本改写为故事
剧本与故事的共同点是,都有人物、环境,都不乏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所不同的是,故事不受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将剧本改写为故事,可以放开手去写,时间、空间不必那么集中。整个故事可根据剧本中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构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在故事中可以加强人物的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使人物性格更为突出,形象更为鲜明,思想感情更为丰富。同时,可将剧本舞台说明中的布景说明改为环境描写,为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总之,不论将叙事诗文改编为剧本,还是将剧本改写为故事,都要注意不同文体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努力做到正确理解原作,使改编后的文学形式更充分更准确地表达原作的主题和主要内容。